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      有一段时间,我常到咖啡馆里去写东西。一杯咖啡,或者一壶茶,像雾那么轻的环境音乐,都足以使人气定神闲,写起来,可能比较顺畅。

 

       这是星期天的早晨,人很少,我、离我不远的一对青年男女、角落里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孩子,就是这些了。格外的安静,反倒使我有点分神,那对青年的谈话,钻进耳中:

 

“十八年来我一直非常苛刻,真的!可能是太追求完美了,所以对人对事过于挑剔……”

 

       我看看说话的女孩,二十三四岁的样子,圆脸、短发,长相普通。从穿着打扮和说话的神情语调来看,像个公司前台或者商店出纳,至少是那种程度的无数女孩子中的一个:出生于普通家庭,大专或中专毕业,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。

 

       我早已发现:随着网络普及,普通人的日常会话中加入了不少书面语或书面语的表达方式。我在我家旁边的小超市里听年轻女售货员聊天,“无语”“感恩”“过简单生活”这样的词汇使用频次颇高。还有什么“温馨”。这个女孩口中的“追求完美”“过于挑剔”之类,就属此列。口语中加入书面语,就使谈吐变文雅了吗?不一定。这些网络流行语,大多是陈词滥调,不仅空洞虚矫,还会把个人感受的独特性淹没掉。口语本来是生动有趣的、很个人化、新鲜、有创造性,羼入这类书面语,反而变得千篇一律,没有味道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另外,女孩说的“十八年来”,指的是哪十八年呢?若以她的年龄减十八,那就是六岁以来?或往大了说,十岁以来?十岁的女孩儿对人对事挑剔些什么?追求完美又能追求到哪里去呢?更大胆一些的猜测,莫不是她实际只有十八岁?实在难以索解。

 

       男孩戴着黑框眼镜,瘦瘦的,像个IT男,低着眼睛不说话。

 

       女孩接着说:

 

       “他十六岁的时候就想找个三十五岁的结婚,遇上我,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儿饼。”顿了几秒钟,观察一下男孩,“……我有时候想咱们仨应该一起聊聊。可是我怕他忍不住要哭。我怕我在他的渲染下也忍不住哭,别人都得看咱们,说这人怎么把俩男的给……”

 

       真是信息量极大的几句话!每一句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或几个不同凡响的故事,完全符合海明威的“冰山”理论,有八分之七的事实都关闭在女孩薄薄的嘴唇后面。

 

       我没有更改女孩原话的任何一个字句,因为在她讲完以后,我立刻把这些话录入了我的笔记本电脑中。现在又原封不动地粘贴在这里。

 

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她仍在娓娓而谈,可已把声音降低到我听不见的程度。不可小觑任何人!在他(她)们那平凡甚至平庸的外表下,你不知道人家拥有怎样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、可能经历过多么骇世惊俗的不凡生活。一个男孩十六岁时就想结婚,而且是要找三十五岁的妇人结婚,这该是个什么样子的男人?遭受过何种类型的心理创伤?你我也许会说: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人。但也许,这种人其实就在你我身边,只不过我们视若无睹无从发现罢了。而眼前的这个女孩,她不说我们不知道——原来是个“大馅儿饼”!她计划着要把争吃馅饼的两头公兽弄到一块儿,来它个“三堂会审”。她料定那个特殊的男人会哭的,并且能把她也给“渲染”哭了。这该有多精彩呀!

 

       她面前那位IT男睁大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她,满脸都是悲戚。他心里一定翻江倒海。可由于悲伤过度,或者不善言辞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
 

女孩伸出手去,握住了他的手:“你心里还难受吗?”

 

       这么一问,他的肩膀抖动起来,眼泪簌簌而下。

 

       “怎么样?咱们仨还像以前一样吧?”

 

       整整一上午,我一个字也没写,只把女孩上面说的那些话记录下来。中午时分,我要了一份意大利面来吃,还喝了一小瓶喜力啤酒。酒足饭饱后,感到自己的生活实在无聊。然后,我收拾好东西,走出咖啡馆。

 

       街上还是那么混乱嘈杂,人和人之间充满敌意。一对对相拥而过的情侣,说不定明天就撕破面皮。北京在整治市容,那个已存在多年的报刊亭正在拆除,想买份报纸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买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因为这是平凡的一天。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顾晓阳

顾晓阳

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作家。著有《洛杉矶蜂鸟》《北京野事》。谈天说地。

文章